一個地名叫做竹南,卻坐落在苗栗的小鎮,
為了因應海線北段的雙軌化,
改建出了一個氣派儼然的車站
奔騰上跨站式站房改建工程列車
在八月中完成跨站是站房工程的竹南車站,
即達到前後互通的概念,
增加後站的使用率,就好像是蓋了半個車站,
使用率可望大幅增加,同時也帶給竹南都市的意象
竹南車站上,也大大的鑲上竹南車站四個大字,
顏色上也採用台鐵慣用的藍色系
夜晚也有照明設備發光,應是絢麗地奪人眼目
↑01,竹南車站西出口(前站)全貌,「竹南車站」四字上方也有照明設備,夜晚應是奪人眼目
西出口(前站)部分,採高挑設計,
視覺上非常廣闊,擺脫過去台鐵給人的印象
樓梯配置則是電扶梯、樓梯各一座,
實則東出口(後站)也採此設計
竹南車站大量使用落地窗,讓光能照的進來,
一來配合節能減碳減少冷氣開放,二來也給人光亮鮮明的感覺
↑02,西出口(前站)的高挑設計,空間廣場大,採光亦佳
竹南站前的道路名為博愛路,
是竹南小鎮熱鬧的街道
而平行於車站的中山路,也有公車的接駁
↑03,站前熱鬧的博愛路
↑04,在車站對面看竹南車站,但只見排排的計程車霸在人行道上
↑05,相符與車站的乳白色樓梯
西出口(前站),接著轉到東出口(後站),
後站也效仿前站設計,還增加了翹起的屋簷,
種植了綠色的植物,增加綠色生意盎然的氣息
↑06,竹南車站東出口(後站)微維翹起的屋簷,展現出他的氣派儼然
↑07,種植幾盆綠色植物,增加生意盎然的氣息
而後站也有高挑設計,右側帶有落地窗,
視覺上光明又乾淨舒適;
而在後站
↑08,高挑設計帶入西出口(後站),視覺上乾淨舒適
進入車站,更是讓人嘆為觀止,
高挑空間、採光設計不斷,
從天而降的指示牌,也成為台鐵現階段改建的方式,
斗六一站也能瞧見
而採用的灰白色,低調又莊嚴
↑09,西出口到東出口的灰白色調長廊,以及從天而降的指示牌子
↑10,竹南車站大廳一景,低調卻又莊嚴
竹南車站的售票區,共有5座人工售票、6座自動售票機,
以及2座多功能自動售票機,
不曉得開放後站的竹南車站,是否能夠應付得來?
而閘門部分,則是完全採納自動閘門,
2進2出的方式。
雖然這個設計是為了加速驗證時間,
在人工剪票廢除之後,還是有許多人不熟悉驗證閘門使用方式,
排隊等待時間不用多論,有時甚有卡票情形
還是需要時間來讓乘客熟悉
↑11,每班列車資訊以及五座人工售票機,而LED跑馬顯示剛好都要發售團體、定期票
↑12,超大的LED顯示幕,提供雙向20筆資料,下有驗票閘門及自動售票機。
雖然處在竹南的便利商店還沒開張,
但是牌子已經搶先掛上
而在通往東出口(後站)也有販售點數處
在火車站的需求下,便利商店應還是最熱門的選擇
↑13,便利商店尚未開張,但牌子已經掛上
↑14,通往東出口(後站)的商店街,也有盆景綠意生機。
來到月台處,
如果忘記手持車票的月台在哪處該怎麼辦?
在下月台之前,還有LED顯示幕再次提醒搭車月臺,
當北風吹起,乾脆就坐在這等車來吧~
↑15,顯示幕提供搭車月台,不用多勞下月台確認
月台方面,則沒有太大改變,
而4節列車停靠在4~8車左右的位置,也正巧在站房下方
↑16,列車大略停靠在4~8車位置
↑17,由月台看跨站式站房
跨站式站房最大的缺點,就是月台上的空間,
必須要能夠「塞」下整個站體和電梯,
迫使月台到這個地方的空間銳減,
整個逼迫要走黃線外圍,一人也難以通行
但是在月台外有似止滑作用的地面,
應能為這種險象環生的場景增加一點安全
↑18,月台狹隘,雨天情況應更險象環生
↑19,從第二月台看整個竹南車站,站體稍有傾斜
第一月台目前還在趕工中,
屆時完工,將可以停靠大量列車及增加待避空間
↑20,尚未安裝上去的LED顯示幕
↑21,尚在施工的第一月台
而奇怪的是,第二、三月台的屋頂是介型,但低一月台卻是丫型,
也真是奇異之處
↑22,別出特色的第一月台
竹南最具硬體設備的即是他的多數LED顯示幕,
大板的顯示,不用進到車站就可以一覽無遺
可說是竹南站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!
↑23,竹南四處LED顯示幕
↑24,即將離開竹南,奔馳前往基隆的區間車